A.4 其他节点配置参数

  • HostName:此计算机的主机名或 IP 地址。

  • Id:此计算机的唯一标识符。

  • Checksum:如果启用了校验和,则会检查节点之间的所有信号是否有错误。

  • Group: 用于群体接近度;较小的值被解释为更接近。

  • HostName1:通过 TCP 连接加入的两台计算机中第一台的名称或 IP 地址。

  • HostName2:通过 TCP 连接加入的两台计算机中第二台的名称或 IP 地址。

  • NodeId1:连接一侧的节点(数据节点、API节点或管理节点)的ID。

  • NodeId2:连接一侧的节点(数据节点、API节点或管理节点)的ID。

  • NodeIdServer: 设置TCP连接的服务器端。

  • OverloadLimit:当发送缓冲区中的未发送字节超过此数量时,连接被视为过载。

  • PortNumber: 用于 TCP 传输器的端口。

  • PreSendChecksum:如果该参数和Checksum都开启,则进行pre-send checksum校验,检查节点间所有TCP信号是否有错。

  • Proxy:....

  • ReceiveBufferMemory:此节点接收的信号的缓冲区字节数。

  • SendBufferMemory:从该节点发送的信号的 TCP 缓冲区字节数。

  • SendSignalId: 在每个信号中发送 ID。在跟踪文件中使用。在调试版本中默认为 true。

  • TCP_MAXSEG_SIZE:用于 TCP_MAXSEG 的值。

  • TCP_RCV_BUF_SIZE:用于 SO_RCVBUF 的值。

  • TCP_SND_BUF_SIZE:用于 SO_SNDBUF 的值。

  • TcpBind_INADDR_ANY:为连接的服务器部分绑定 InAddrAny 而不是主机名。

  • Checksum:如果启用了校验和,则会检查节点之间的所有信号是否有错误。

  • Group: 用于群体接近度;较小的值被解释为更接近。

  • HostName1:通过 SHM 连接加入的两台计算机中第一台的名称或 IP 地址。

  • HostName2:通过 SHM 连接加入的两台计算机中第二台的名称或 IP 地址。

  • NodeId1:连接一侧的节点(数据节点、API节点或管理节点)的ID。

  • NodeId2:连接一侧的节点(数据节点、API节点或管理节点)的ID。

  • NodeIdServer: 设置 SHM 连接的服务器端。

  • OverloadLimit:当发送缓冲区中的未发送字节超过此数量时,连接被视为过载。

  • PortNumber: Port used for SHM transporter.

  • PreSendChecksum: If this parameter and Checksum are both enabled, perform pre-send checksum checks, and check all SHM signals between nodes for errors.

  • SendBufferMemory: Bytes in shared memory buffer for signals sent from this node.

  • SendSignalId: Sends ID in each signal. Used in trace files.

  • ShmKey: Shared memory key; when set to 1, this is calculated by NDB.

  • ShmSpinTime: When receiving, number of microseconds to spin before sleeping.

  • ShmSize: Size of shared memory segment.

  • Signum: Signal number to be used for signalling.